其他
如何实施容错纠错,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浙江省委组织部、省纪委监委权威回应
6月7日下午,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介绍“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打造勤廉并重的新时代党建高地和风清气正、奋发进取的政治生态”的相关情况(←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谢志远,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陈澄,省纪委常委、秘书长沈晓红,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程来节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现场
发布人就大家
关心的问题
一一作了解答
↓↓
新华社记者:浙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出台了容错纠错《实施办法》,主要考虑是什么?文件有哪些特点?
浙江坚决贯彻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重大要求,根据省委要求,省委组织部会同省纪委出台了容错纠错《实施办法》。主要有3方面考虑:
中央有要求。准确理解、准确把握、准确执行“三个区分开来”,需要有落实落细的具体办法。
事业有需求。浙江是靠吃改革饭起家的,创新要敢于突破,改革要允许试错,开放要放开手脚,都需要以组织担当激励干部担当。
基层有诉求。有的干部存在多做多错的思想顾虑,担心因无意之失被“打板子”,干工作放不开手脚,少数干部有当“太平官”的想法,群众希望干部敢担当敢干事,不希望干部求安稳不干事。
聚焦担当作为。省委突出强调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围绕强力推进创新改革开放的事业之需,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有力推动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细化容错情形。梳理了6大类21种容错情形,包括改革创新中出现失误错误、工作或者执行程序存在过失或者瑕疵、工作决策造成损失、应急处突和解决复杂矛盾中出现失误错误、履职尽责但因客观因素导致失误错误等。比如,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中,突破常规和惯例,大胆探索新型机制和模式;在处置突发事件、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中,采取紧急权宜处置措施等。对这些情况,只要在纪法底线红线之内,不是明知故犯、没有谋取私利、未造成严重后果,经认定后可以容错。容错,并不是没有责任了,而是根据问题性质和程度,不予、免予或者从轻、减轻问责追责。
突出纪法衔接。注重与《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贯通衔接,既规定“哪些能容”,又明确“哪些不能容”,提出6方面不予容错的情形,坚决防止搞纪法“松绑”。
注重协同落地。容错纠错工作,组织部门和纪委责无旁贷,同时也与发改、经信、科技、审计等职能部门密切相关。
人民网记者:容错纠错是为了让干部敢于负责、敢于作为,但会不会造成该管的没管、该严的不严?如何防止干部把容错纠错当“挡箭牌”?
多年来,浙江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既注重运用好从轻、减轻情节,做好容错纠错工作,引导干部甩开膀子加油干、大胆干、科学干;又对违纪违法干部严肃追责问责,确保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实施办法》对政绩观扭曲,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个人谋取私利等6种情形是不允许容错的。今年,省纪委监委选择了一部分市县探索开展容错纠错工作先行先试,努力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下一步,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
浙江日报记者:容错工作实际开展起来比较复杂,具体是怎么操作的?
●坚持“谁追责问责、谁认定容错”。问责或提出问责建议的主体,同时也应该是容错的主体。实际工作中,各级党委(党组)和纪检机关、组织部门等单位在责任调查或启动追责问责时,就应当主动研判是否存在容错情形,符合条件的,同步启动容错程序。这应该成为最常规的方式,防止容错成为问责后的“翻烧饼”。当然,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认为其工作失误错误符合容错情形的,不管是问责前,还是问责后,都可以提出容错申请,这是一种救济手段。
注重分析动机态度。看是立足长远、顾全大局,出于公心、无意之失,还是片面追求短期效益、局部利益,谋取私利、明知故犯。
注重分析客观条件。看是情况特殊紧急、疑难复杂、难以预见,还是常规工作、正常环境。
注重分析程序流程。看是严格执行集体决策、请示报告等法定程序履职,还是搞个人专断、盲目决策、主观蛮干。
注重分析问题性质。看是改革创新、探索试验,还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是一般性问题,还是重大原则性错误。
注重分析后果影响。看是轻微可控、损失影响较小,还是损害党和国家、人民利益,造成较大影响。
注重分析补救情况。看是主动发现重大隐患、及时采取措施挽回损失、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或扩大,还是漠视错误、放任不管、不作挽救。
对一些复杂情形,还要加强会商研判,召集相关职能部门集中“会诊”,来准确判断是“为公”还是“谋私”、是“过失”还是“故意”、是“担当”还是“懈怠”、是“敢为”还是“乱为”。
浙江卫视记者:有些干部敢于担当、原则性强,容易得罪人,如果受到错告甚至诬告,组织上怎么为他们撑腰打气?
沈晓红回答,实际中确实有些干部因为敢于担当、原则性强,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往往更容易受到错告甚至诬告,以至于出现了不愿为、不敢为的现象。为了不让干事担当的干部流汗又流泪,省纪委监委坚持严管厚爱、实事求是,通过失实检举控告澄清正名和查处诬告陷害“双管齐下”,坚决为清白者撑腰、向诬告者“亮剑”。
完善制度设计。省纪委监委分别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公安厅制定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实施办法和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实施办法,规范澄清正名工作,保护干部群众正当信访举报权利。
强化制度执行。2019年以来,全省共为5952名党员干部和180个党组织澄清,查处诬告陷害210起291人。去年9月,专门在建德市“澄清门”下召开全省澄清正名发布会,为21位干部公开澄清,公布一批打击诬告陷害案例。同时,把今年确定为澄清正名和查处诬告工作“提升年”,5月份,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开展“集中澄清月”活动,澄清率逐年上升。
开展政策制度宣传。通过开展信访举报政策宣传月、通报典型案例等活动,引导干部群众实事求是反映问题,营造澄清正名良好氛围。
下一步,省纪委监委将继续依纪依法、实事求是开展澄清正名和查处诬告陷害工作,还被错告诬告干部的清白,为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
浙江经视记者:浙江接连评选表彰“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形成很好的激励效果,能否具体介绍一下情况?
●旗帜鲜明加强典型宣传。把选树表彰的过程,作为营造担当氛围、激发干事动力的过程。对评上的担当作为好干部,隆重召开表彰大会,在媒体开辟专题专栏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广大干部见贤思齐、比学赶超,有力形成敢担当、善作为的良好风气。
●把使用作为最好的激励。省委大力选拔使用担当作为好干部,及时把他们用到关键岗位、重要岗位上来。比如,在2022年市县换届中,就有22名省市担当作为好干部,走上了市级领导班子和县(市、区)党政正职岗位,传递了让担当者“吃香”的强烈信号。各地各单位也进一步加大培养使用力度。目前,前两批省担当作为好干部中,已提拔使用或晋升职级的超过80%,去年评选的第三批,提拔使用或晋升职级的也已超过三分之一,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激励作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现实中,也还有少数不作为慢作为的“躺平”式干部,浙江有什么管用的好办法?
●突出以“下”的压力倒逼干的动力。“下”一名干部,往往能够教育一批干部。“下”不是目的,注重做好能上能下的“后半篇文章”,加强被调整干部的跟踪教育管理。有的干部调整岗位后,受到触动,奋发进取,后续表现良好,符合条件的仍然得到进一步使用。
今年以来,省委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上打出了“1+3”的组合拳:“1”就是树牢“四个坚持、八个不”选贤任能导向,“3”就是干部能上能下、容错纠错机制、综合考核体系。通过这一套组合拳,有力提振了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营造了风清气正奋发进取的政治生态。
潮新闻记者:党员干部犯了错误,受到处理处分,有可能积极性会受到影响,背上思想包袱,怎么帮助“跌倒”的干部重新站起来?
多年来,浙江高度重视跟踪回访工作,建立健全“回访、教育、重塑”工作机制,连续3年在全省集中开展“回访教育周”活动,今年又开展“暖心回访 激励有为”专项活动。
近期热点
◆ 提速二季度,确保双过半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暨平安护航亚运百日攻坚大行动推进会召开
◆ 沈铭权督查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提升渔业本质安全水平 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 YYDS!高考提示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以下关键词了解更多信息
回复【供水】查看温岭最新供水调度计划回复【学位】
查看温岭学位预警信息回复【温岭有意思】
查看温岭吃喝玩乐相关信息
-END-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丨浙江发布
校对丨程 丽
审核丨王军波 黄晓慧(女)